1)第十五章节 重返阿富汗_功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寒冷的夜风打着旋而来,夹掺在风中的尘砾拍打在脸上隐隐作痛,尽管才刚刚进入秋季,但托拉博拉山晚间的山风却已然带着些许的寒意了。

  “该死的!”阿基米一边咒骂着,一边将裹在头颈的毛毯更加的紧了紧,以用来更好地抵御扑面而来的沙尘土砾。那种裹着寒风中的尘土打在脸上生痛生痛的滋味真得很不好受。

  对于这片位于贾拉拉巴德市东南40公里、靠近巴基斯坦边境、平均海拔约4000米的山区,阿基米一点也不陌生。在普什图语里,托拉博拉为‘黑寡妇’的意思。自古以来这里便是土匪出没之地。这里在抗击苏联入侵时期便是抵抗力量的根据地和军事训练中心,所有的土路和小道上都布置了重机枪、火箭炮和高射炮。苏联人每一次进攻都被成功的进退了,因为这里山高木茂,有成百上千个天然洞穴,便于人员躲藏,简直就是天然的堡垒。

  自从阿基米加入到抵抗游击队以来,就曾经不止一次的随队伍撤退到这片山区来,整个托拉博拉分布着无数错综复杂的防御工事和地道,加上那些洞穴,就好像一座掏空的大型防御堡垒,所有的堡垒出口一般都开在陡峭的崖壁上,而每个堡垒都有数个地势开阔、树木丛生的高地据点,再适合防御不过了。有时候阿基米随着队伍行走在通向洞穴的崖壁小道上时,他只能看见一线蓝天。那种十分险要的地势再加上小股部队的防御,更加易守难攻了。

  而正是依靠这些隐蔽体,抵抗武装一次次摆脱了欧洲军队的围剿,苏联人没有成功、美国人失败了,欧洲人又有什么理由能够成功呢?那些洞穴和堡垒大部分都是抗苏战争时期由CIA援建的,据说那位传奇式的人物-本-*当年就参与过工程建造。

  但关于*建设这些堡垒的传说,阿基米也只是听说过而已。不过他见过很多洞穴都是具有完善的发电设备和通风系统的,那些洞体很宽,甚至能够容纳下一辆汽车。只不过那里的地势实在不适合汽车的行驶了,每一次运送必需品都是通过驴子、骆驼和马来进行运输。

  每次一次被欧洲军队围剿得实在没法再逃了,阿基米的头领们便会将队伍撤退进托拉博拉,利用这里的山洞、堡垒和险要的地势来和那些异教徒做周旋。尽管欧洲人每一次都动用了飞机、大炮、直升机来进攻,甚至投掷了那种能够吸光洞中空气的*(指温压弹),但每一次都是无功而返。对于阿基米这样的游击武装来说,实在打不过了,还可以通过那些便捷的小路来逃跑到巴基斯坦一侧的部落地区,那里的长老们都很支持游击队去和异教徒作战的。

  可惜啊,上一次却没有能够和以往一样很顺利的避开异教徒们的剿杀。想想那

  请收藏:https://m.ym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