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章节 宿怨之始(四)_功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之所以被称作是一场‘经典之战’,其主要原因倒不是全是中国陆军的惊人战斗力以及让军事观察家们始终难以记清的那个名字拗口的中国将军-纳兰平初。而是更多的因为印度军队的所谓军事素质。对,就是印度军队的军事素质,而能够形容印度军队的军事素质的词语大概只有‘不堪’两个字。对,就是‘不堪’,如果非得再加上一句,那便是无能。

  这不是刻意的去贬低印度军队,而是的确是这样。在山南地区的作战中,印度军队,尤其是印度陆军就已经表现的是极为无能,譬如作为中国军队的老对手-印度陆军的骄傲-山地王牌部队-第4军,在达旺、瓦弄两线地区的表现几乎是无能之极。

  如何的无能之极?只要说一点就足以表现了。比如当面中国陆军是一个旅的兵力,如果印军想要达到击退中国山地步兵旅的基本战役战术目的,其至少必须投入一个师的进攻兵力,可由于山南地区,尤其是达旺、瓦弄一线的糟糕地理环境又使得部队几乎施展不开,虽然投入一个师的作战部队,但在地形的限制下,实际上仍然是只能用一个旅的力量去打头阵,去沿着狭窄的进攻通道往前推进。但这种几乎是添油战术的兵力投入事实上对于印军来说,是毫无一点优势,加上和中国山地旅相比,印度山地师的每一个旅的火力和武器对比都占不了优势,而其兵员素质又较差,那更是毫无一丝优势了。

  一名意大利朱利亚山地旅的阿尔卑斯山地步兵军官这样评价着印度同行们在达旺的表现:“一旦前面的作战部队因为在山区通道中了埋伏被击溃,所形成的溃兵我看就足以毁灭后面的预备队或散入丛林之中,很难相信这就是山地部队的表现。”

  此时对于纳兰来说,无论是防空部队的展开,还是陆航15团的投入,又或者是空军拉萨指挥所的航空力量部署,其实都只是其大局部势的一部分。其实只算算中印两国的边境争议地区距离两国中心地区的位置就知道这种大局部势的意义所在了。

  最简单的说,无论是阿克赛钦距离北京,还是阿克赛钦距离新德里;又或者是麦克马洪线距离上海和麦克马洪线距离孟买,这其中的距离拿尺子在地图上稍稍卡一下就知道了。再退一步说,争议地区距离中国的人口密集区-西部的昆明、成都与距离印度的人口密集区-加尔各答-坎普尔为一线的恒河平原谁近谁远,更别说西藏地区的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横亘了。

  并不是所有人都记得2009年有这样一个不为人注意的新闻-“负责防务的拉竺国务部长对近期中国军队在实际控制线附近建立了多达27个简易机场一事表示情绪稳定,在谈到因被兔军(没错,新闻就是

  请收藏:https://m.ym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