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楔子:北京之夜(二)_功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们应该可以拦截它们……。”刘庆征少校很清楚,虽然此刻机场方面正在全速放飞战机,但是对于部署着数十架战斗机却只有一条跑道的芜湖空军基地而言,根本不可能在8枚KH—55A型远程亚音速空射*命中之前疏散所有战斗机。“真是个不错的主意,我们可以飞过去,然后用机翼把它们一个个掀反。”但是此刻在无线电通讯频道里传来的却是赵杰钦几乎近于嘲讽的冷漠语气。

  从这个世界上第一种实用型*—“复仇女神”V—1从纳粹德国的地面架设的固定轨道或亨克尔He-111中型轰炸机的机翼之下呼啸着扑向不列颠群岛和东线战场之时。如何拦截这种来自空中的新型打击手段便成为了这个世界各大军事强国共同面对的问题。

  *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被视为无人驾驶的“飞行*”,因此根据传统的空战理论,用于防空作战的战斗机完全可以在空中对其展开拦截。因此在对付V—1*的攻击之时,苏联和盟军都首先想到了利用战斗机构筑第一道空中防线。但是即便是当时盟军最为先进的战斗机—“喷火”ⅩⅣ型、“飓风”Ⅴ型、和“野马”Ⅲ型。对于时速可达到547至644公里的V-1*往往还是望尘莫及,虽然想方设法提高飞行速度,采取拆掉了飞机上的所有装甲、后视镜,甚至刮掉表面油漆,进一步磨光蒙皮,更换了燃料等一系列手段,但是最初的效果仍然并不理想。

  这是因为要想在空中拦截这样的一种体积远小于轰炸机的空中目标,战斗机需要一系列的辅助引导和可以远程摧毁*的强大火力。当V—1*从600至900米的高度进入战区上空之时,地面防空雷达几乎无法发现目标。而由于体积小,速度快,飞行高度又低,即便是在白天战斗机飞行员们也很难从复杂地面的背景之中找到目标。

  即便盟军通过增加巡逻战斗机数量和部署空中雷达预警机的方式来提高发现V—1*的概率。在空中对其展开拦截并最终将其击毁也同样并不容易。因为在整个拦截的过程之中,油料和航程的限制,留给战斗机的拦截时间只有6分钟左右。即便在这一段时间之内,即使技术娴熟的盟军飞行员采用常规的尾追战术,跟上*并进行攻击。无论*被击中与否,其发动机尾流或*爆炸的碎片都将会严重影响攻击战斗机自身的安全。仅头六周内,盟军方面就有37架飞机受伤,5架飞机坠毁。

  既然同样是冒险,那么不如将游戏变得更为疯狂一些。盟军飞行员开始懒得开火,而是在有限的飞行时间之内将V-1“掀翻”,他们将战机与*很近的下方并排等速飞行,机翼处于*腹下,然后翻转机身,机翼会将V-1*挑翻而

  请收藏:https://m.ym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