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79章 雷兴的葬礼_振奋新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看书福利】送你一个现金红包!关注vx公众【书友大本营】即可领取!

  建小学堂的政策,让各县的衙门都感受到了巨大的财政压力。如何增长地方财政的收入,成了县衙官员们最为头疼的事情。

  也有不为这事发愁的县衙,比如延川县。人家的财政好,仅凭着商税,就能把这个窟窿给填上。

  财大气粗的延川县,直接办了两个小学堂,若是加上之前振川的学堂就有三所小学了。文官们将这称为文治大兴,不过李侯爷却没当一回事。不说与后世比了,就是与江南等地相比,延川的识字率都不算高。三四年制的小学堂,也就勉强扫个盲。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连小知识分子都算不上。

  普及中学教育才是最终目的,可这太有难度了。目前中学只能开三所,分别是延安中学、榆林中学和振川中学。办这三所中学的财政压力到不大,主要是没多少生源。三所中学加起来每年入学的人数,都凑不够五百人。

  李振新觉得人才培养的太少,可委员会的其它人觉得太多了。每年毕业五百多人,就业怎么办?那有那么多职位分给这帮年轻娃娃?

  “小雷啊,你不能这么想问题,谁说上中学就必须要当官哪?以后的中学生可以到工厂,商铺,军队这些地方去工作。咱们办学校不光是为了培养当官的。”第一批中学生就业的起点太高,弄的所有人都觉得,中学毕业了就能当官,这个影响很不好。

  让中学生出去到工厂商铺上班!他们能愿意吗?雷兴的小儿子现在主管教育,听了李振新的回答,一脑门子的问号。不让人家当官,读书还有什么劲。

  教育的普及就会带来这个问题,没有合适的就业渠道,总会让人产生人才过盛的错觉。当年民国的时候,很多中学生和大学生就难以就业,这些人对社会充满了不满,总觉得是社会不公才造成自己就业难。很多乱七八糟的事,也是这些人搞出来的。

  所以普及教育这事,也要慎重!没有相匹配的制度建设,说不定就给社会增加了不稳定因素。

  “现在还不是考虑这些问题的时候,你就不要担心毕业生安置的问题了。对了你父亲这几天身体怎么样?我晚上到你家去看看。”雷老爷子最近身体状况很差,已经不能工作,在家中养病。

  “多谢侯爷记挂,父亲大人的身体现在很差,不知道能不能抗过这个冬天。”

  高层官员老龄化的问题,终于暴露出来了。今年以来,不但雷兴的身体状况不好,吴有性老爷子身体也出问题了。两位老人家的身体一垮,军政委员会的半边天就转不了了。尤其是雷兴,一时半会还真找不到行政经验上能替代人的人选。

  唯一令人欣慰的是宋应星老爷子身体还很硬朗,看样子再坚持几年

  请收藏:https://m.ym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