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15章 明国是姓朱还是姓李?_振奋新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今年各家的收成怎么样?”

  “禀王爷、今年是难得的好日子,朝廷收的税少、家里也有了余粮,这年景是好几辈子遇不上的。”

  “不能这么说,日子要越过越好,不能满足现状。朝廷和百姓都得奋力,让大家的日子好过一些。你们今年,能给娃娃们添一件新衣吗?”

  “能添是能添,只不过不能每人都添一件。”

  “肉食能吃到不?”

  “家里养了猪,过年的时候杀了,就能吃到了。”

  “挣钱的地方多吗?光靠种粮食,毕竟没有现钱。”

  “也有些挣钱的道,府里边修路、修渠能挣钱、粮食卖了也能换些钱,搞点土产也能行。现在年景要比以前好过多了,也没有什么苛捐,我们的日子能过得去。”

  百姓们虽然说日子过得不错,但李振新知道这种日子也未必有多好。可能也就是勉强能维持温饱,离真正的好日子还有不少的距离。

  “今天辽东巡抚衙门和沈阳的各位主官都在,辽东的百姓们也在。吾在这里向大家说一个期许,吾希望用十到二十年的时间,通过咱们这一代人的奋斗,解决全国的温饱问题。所谓温饱就是,百姓们顿顿有饱饭吃,隔三差五能吃荤,四季都有轮换的衣服可穿,冬有棉袄,夏有凉席。能住不漏风的房子,不挨饿、不受冻、娃娃们有学可上。实现这一点,要靠各级官吏和军民同心,要靠所有人埋头苦干。这是吾当这个国事总裁的宏远,也希望是天下所有人共同的目标,诸位觉得能实现吗?”

  “大明万岁、王爷安康!”围在旁边的官员率先高喊口号,紧接着是卫兵和百姓也开始高喊。此时此刻,众人心里都有一团热火,他们仿佛看到了光明的前景,找到了人生奋斗的方向。

  物质匮乏依然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不说别的,光百姓们穿的衣服全是补丁,就能看出来实际情况。什么时候,普通老百姓不穿带补丁的衣服了,才能说明基本上解决了物质缺乏的问题。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十年时间未必能实现。

  每次下乡,李振新都有一种迫不及待想要改变时代面貌的想法。他是见过物质丰富时代的样子,所以最受不得贫穷和困苦。看到孩童们穿着破旧的衣服,成年人褶皱的面容,脏兮兮、苦哈哈的形象,他就有点受不了。

  可是又没有什么速成的办法,只能缓步发展,缓慢的改变时代的现状。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即使他现在是这个国家的掌舵人,也必须遵守生产力的客观规律。

  “俊涛,在辽东办一个农业大学分校,要尽快培育出适合这一地区的高产粮食种子。这几年,农业大学在中原取得了一些成果,不过还不够,全国各地的粮食产量依然不足,咱们得主动想办法。”

  回到沈阳后,李振新做的第一件

  请收藏:https://m.ym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