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七十三章:“出大事了”_入主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陆路不通的情况下,要想改变对漕运的过度依赖,那就只有一个办法——发展海运!

  大明并非没想过用海运来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

  明初,朱重八就曾命令由浙江往辽东通过海路运送粮食。

  可惜,由于当时还没有郑和下西洋时的宝船,从浙江出发的运输船很多都扛不住海上的风浪,致使抵达辽东时,有近一半的船只都已翻覆沉没于大海之中了。

  损失如此之大,也让当时之人觉得海运太过危险。

  再加上很快就迎来了最为严厉的海禁,海运也就完全断绝了。

  朱宸濠若想恢复海运,那就必将面临开海禁这个问题。

  这可不是说开就能马上开的,必须得有详尽的规划才行。

  明朝中期,在海运这一块上也不是没有松动过。

  历史上的嘉靖三十九年,因为漕运不畅,而辽东的粮食又一次短缺,没办法之下,朱厚熜只好下令在渤海湾通过海运来解决问题。

  禁令解除后,渤海湾沿岸的商业活动大增,各个城市的经济情况比之前都有了大幅的进步。

  然而好景不长,辽东粮食短缺的情况好转后,嘉靖立即下令不许商船继续出海,海运又彻底被禁止了。

  这也使得,在明末对抗后金的战争中,明军得不到来自海上的任何支持。

  如今这个时期,欧洲那些国家已经开始了对大海的征服,可大明却背道而驰,仍然不许商船下海,自然也就为后期的海疆不宁埋下了隐患。

  南方那些海边村落早已是地少人多,为了生活,大量的村民只能铤而走险武装走私,并在谋取暴利后一条道走到黑。

  随后便有了勾结倭寇和欧洲海盗,袭扰大明海岸线之举。

  海禁,表面上看是朝廷垄断了对外贸易,可若走私太过猖獗,更多的财富岂不是已然白白流失?

  在朱宸濠看来,还不如鼓励正常的对外商贸,然后正常收税就是。

  这样既能解决边患,所赚的钱比起朝贡贸易来,也绝对只多不少。

  只是朱宸濠现在还暂时没时间去碰触那一块。

  所以,回到现实的他也只能先解决漕运遇到的问题。

  “内阁以为如何。”

  在霍韬提出要征调民夫疏浚漕河后,朱宸濠便看向了那帮内阁大学士们。

  “臣以为,可于山东、淮扬两地各调集两万丁夫,疏通被泥沙堵塞的河道。”

  大学士陆完首先开了口。

  “……”

  朱宸濠听后则吓了一跳。

  他没想到疏通个河道就要如此之多的民夫。

  之前,他还想着将治河一事外包给那些地方组建的流民建工队去干,现在才知道是自己天真了。

  这也就是封建社会,强制农民服役,才动不动就几万几万的征召。

  不过这种情况下工作效率能有多高,就不得而知了。

  “陆阁部的建议可行。”

  杨廷和听了陆完的意见后,也跟着点头

  请收藏:https://m.ym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