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零六章:工部的问题_入主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确定了的正副行长人选之后,银行这个议题也就算是告一段落了。

  对于结果,朱宸濠还是非常满意的。

  因为银行只要能够正常运转起来,那么在资金这一块儿上,应该就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了。

  就算国库空了,他也可以从银行贷款嘛。

  而银行可以说又是他私人的产业,那么利率啥的,自然也好说。

  “工部。”

  心情大好的朱宸濠打算关注一下燧发枪的铸造进度,于是视线很快就锁定了下方的工部尚书李鐩,

  “不知朕的第一批燧发枪打造得怎么样了啊?”

  “回禀陛下,由于本部虞衡清吏司下辖的军器局近年来人员数量不断减少,这就使得能铸造火器的工匠严重不足。

  虽然臣已调集火药局的部分工匠帮忙,但因燧发枪和弗朗机火炮的打造任务是同时进行,这就使得整个铸造的规模实在是太大了,因此人手还是很不够。

  不过为了完成陛下交代的任务,臣已紧急从全国各地抽调工匠进京。

  与此同时,臣还向内府兵仗局借调了一批工匠协助。”

  李鐩一脸无奈地向朱宸濠回道:

  “可是外地的工匠要进京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而兵仗局的工匠,这些年所打造的,也多是些用于礼仪的军械。

  所以即便他们都是些心灵手巧之辈,但要想铸造火器,也还得跟军器局和火药局的工匠学习一阵子才行。

  如此一来,打造燧发枪的速度也就不可能太快。”

  “军器局的工匠数量为何会越来越少?”

  听了李鐩之言,朱宸濠立马皱着眉头问了一句。

  “这个么……

  朝廷这些年来派发的铸造任务是越来越少,其他差事倒是多了不少,最终也使得工匠逐年流失,才形成了今日这种局面。”

  有些东西李鐩并没有明说,就像他口中的那个其他差事,其实就是工匠们被那帮权贵给役占了。

  还有就是前面那几个皇帝也不太重视军器局,也懒得过问工匠的情况,致使到了正德后期,剩余的工匠数量已少得可怜。

  明朝初期,军器局的工匠数量有近三千人。

  而到了嘉靖二年,工匠人数竟然已不到200人!

  朱宸濠所在的这个时间段,离历史上的嘉靖二年也就两三年而已,因此工匠数量即便比几年后要多点儿,可也多不了几个。

  不过跟位于北京的军器局工匠数量大幅减少不同,地方的兵器制造局倒是蓬勃发展起来。

  特别是边镇,在明朝中后期都是直接找工部要钱,然后在地方自己铸造火器和其余军械。

  这也使得京城军器局的兵器铸造能力越来越差,到了明朝后期,它们打造出来的东西,基本上都可以直接称之为垃圾。

  贪腐严重,工匠也没什么技术,这就坑惨了使用那些兵器的士兵。

  戚继光、袁崇焕这些人,都抱怨过从工部出来的

  请收藏:https://m.ym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