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六十九章:军校进展_入主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把明朝的玻璃制品卖到欧洲,这种行为就跟欧洲将茶叶、丝绸和瓷器卖给中国一样难以想象。

  当然,在历史上,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西方那些靠批量生产,压缩成本后更加廉价的瓷器、丝绸等产品,也的确大量进入了中国,并将还在使用原始生产方式的本地产业冲击得体无完肤。

  不过如今工业革命还没有到来,大家也都仍处于同一起跑线上。

  因此无论是东方的那几样特产,还是西方的玻璃器皿等,产量都不高。

  也都被对方看作是奢侈品。

  就如同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里,为了提高丝绸的产量,就只能将稻田改为桑田,以增加桑叶和蚕丝。

  如果政策落实到位了,倒也没什么太大的问题,只不过在严嵩和严世蕃这帮家伙的骚操作下,“改稻为桑”的政策却变成了那帮贪官坑害老百姓的手段。

  欧洲那些国家现在所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

  烧制玻璃器皿,在这个时期还是以一种秘术的形态存在。

  意大利曾经为了保证秘密不外泄,甚至不惜将所有玻璃工匠全部迁徙到一座与世隔绝的小岛上,许多人自从上岛,终其一生就再也没有离开过。

  所以别看玻璃器皿是那个时代欧洲的拳头产品之一,但它的产量实际上很少,主要供给的对象,也是那些贵族和有钱人。

  而这群不差钱的受众,所看重的自然是品质。

  也就是说,使用玻璃器皿的人,他们所在意的,其实并非东西的实用价值。

  他们真正关心的,是如何用那些器物来衬托自己高贵的身份。

  这就跟现代社会某些名媛动轨花费几百万,只是为了给自己买一个包包一样。

  若论实用性,几百万的包包和几十块的,根本就没啥区别。

  也就是说她们用包包装随身物品,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附加价值而已。

  她们真正需要的,只是为了让大家知道只有这么贵的包包,才能配得上自己的身份罢了。

  无论是现代的包包,还是古代的玻璃制品、瓷器和丝绸,所起到的作用都是一样的。

  因而,当大明的玻璃工艺在技术层面上已超过西方一大截,所产的玻璃制品在质量和精美程度上也要优于欧洲本土产品时,那些贵族和富人会选择谁的已不言而喻了。

  购买奢侈品,基本上就没有支持国产一说。

  即便在现代社会,那些国内的有钱人不也赶着给国外品牌送钱么。

  真要说起来,就连朱宸濠也没想到严嵩和刘天和俩人能把烧玻璃这块儿做得如此之好。

  就拿整块都厚薄均匀的平面玻璃而言吧,其工艺水平就完全可以吊打欧洲所有的玻璃工匠了。

  把这样的产品运到欧洲,自然是有利可图的。

  既然有大商机,皮雷斯当然不想错过。

  于是在朱宸濠提供了一个地方后,他便赶紧

  请收藏:https://m.ym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