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46章 大赋祭酒_聊斋狐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钱塘北江,徐家湾渡口。

  众人千面,喧闹如潮。

  东西口岸两边汇聚乡人、百姓两千于众,对岸也有千百乡人等待祭祀观礼。

  官家命江上渡船、渔夫暂停生计,现在平静的江面不见一船飘行,只有一些白鲢跃江而出,甩起鱼尾,洒露入空。

  岸口处,祭坛已设置妥当,贡祭之物中包括生祭六畜,今日之祭周全无漏。

  刘彦、通判一行车马来到后,两县官家迎上叙话,百姓们纷纷伸头顾首,小声问旁人:“哪个是刘奉义?”

  刘彦面对众目淡然自若,观北湾江水,回想当日‘寒江飘雪,三郎帅兵围剿三鲤鱼,惊涛骇浪,大潮之音,……’

  张知县伴望江水问:“世才稍后在岸上作赋,还是在江上?我叫人立即准备。”

  刘彦寄文采于上玄,说:“我想江上作赋,唯有身入江涛之中,方得大江大潮之气入怀,方作得‘祭钱塘的大赋’。”

  “好,我这就遣人去办。”

  说着,张知县叫来钱押司,交托差事给他。

  押司领喏下岸口,四顾岸边船家,看到伊家两兄弟后,招呼过来与他们耳语。

  兄弟俩高兴应承下来。

  刘奉义要在他船上作赋祭江君,此乃抬举他们,亦能给他们船号添名声,就是不得银子,他们也乐意。

  少时戚少先快马来到,马背上挂表兄所需之物。

  他不光买了纸和墨,还多买几支大小毛笔,可谓‘干练有细’。

  刘彦颇为满意,让少先送到渡船上。

  “不知小女子能否与君同船,在江上听君吟雅赋?”

  李怜云张开绣口询问。

  刘彦看她,又分顾通判说:“只怕到时忽起大潮,惊涛吓到小姐。”

  怜云香袖掩笑,振发女儿心志道:“小女子虽说不才,却有些胆略在身。不让君子担忧。”

  李通判拂须赞女:“好,我女就与君子登船,世才意下如何?”

  刘彦见父女同心,不好再回拒,答应后便下岸登船。

  怜云留下丫鬟守着老爷,她只一人随君上船。

  杨万山舍了官家内兄,也跟着去船上。

  岸上,千双眼目盯看伊家渡船。

  其中有一双透着恨意,但被刘彦十丈外一眼回眸,惊得缩回鱼灵,暗惧道:“好君子,灵觉这般广大,这等心灵交感,佛家高僧都难敌他。”

  “大哥二哥,你们大仇我怕是报不成了!”

  “目下找他报仇,无疑是飞蛾扑灯火,纵是扑灭也是两败俱伤。”

  “常言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走也,走也,过个三五年再与他寻仇!”

  说着那人藏恨拂袖,转身走了。

  江上渡船,刘彦思虑刚才那箭矢般目光,心处有一点灵明。

  不管那是何人,只顾眼前事,笑与万山、怜云攀谈。

  看表弟要上岸,他叫住说:“再取一坛祭酒来,稍后行江同饮。上次你迟疑,这次莫再怯退。”

  “想有

  请收藏:https://m.ym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